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投稿 | 反馈留言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企业法治 > 文章

做好10年内随时失业的准备:“吃香”职业面临大洗牌 !

时间:2021-11-05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网络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未来10-20年,哪些职业更有前途?

文章有点长,但读完一定有收获。

 

1. 选择大于努力


 

作为80后,你还记得当年高考的热门专业是什么吗?

我高三那年,生物学大火,当时有个说法是,“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”。

一时间,学校里脑子最好用的一波人都去参加生物竞赛,很多理科状元都选择了生物专业。

那一年,热了十几年的财经和对外贸易,开始逐渐走下坡路,但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我有个朋友,分数勉强擦边被名校录取,但不得不屈辱地接受专业调剂。

他被调剂进去的专业叫做计算机。

后来发生了什么,所有人都知道了。

百度,阿里,腾讯等一批互联网巨头崛起,互联网热浪席卷中国,计算机成了最受追捧的职业之一,也许“之一”都可以省去。
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这句话用来形容选专业,再恰当不过。


 


2. 工业4.0关系到每个人

 

你应该听过“工业4.0”的说法,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。

很多人一听工业革命,觉得这是资本家的课题,关我啥事?

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岗位10年后是否还存在,或是关心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方向,那么你就应该了解工业4.0

因为,它会让今天的“好职业”和“坏职业”,在未来10-20年大洗牌。

按照目前的共识,工业1.0是蒸汽机时代,工业2.0是电气化时代,工业3.0是信息化时代,工业4.0是智能化时代。

“工业4.0”的概念最早由德国人提出,现已被德国联邦政府列入《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》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。

德国作为一个在战后废墟上迅速崛起的工业强国,却在互联网浪潮中表现得不尽人意,现在高度重视工业4.0的发展,当然是想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时拉开帷幕前抢占先机。

中国的反应速度也不慢。

国务院颁布了《中国制造2025》计划,与德国签署《中德合作行动纲要》,纲要里有四条都是关于工业4.0的合作。

只要你稍微关注下时事,就能感受到,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中美再度蜜月,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中德合作的时代。

当然了,所谓的“革命”,不是要彻底推翻前一个时代,智能化促进产业变革,离不开信息技术,工业4.0时代也可以说是“自动化plus”时代。


 


3. 最容易被取代的岗位


 

一说起“工业革命”,就会让人觉得前景可期,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即将开启。

新时代带来新机遇,这是真的,只是这个机遇并不属于所有人。

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,但没人会同情那些在“革命“中没落的产业。

路上有多少鲜花,就藏着多少荆棘——这就是人类文明,欢迎来到现实世界。

工业4.0时代带来新机遇的同时,也会让一大部分人失业。

而且,这一轮的失业和以前都不太一样。

之前的工业革命对职业的替代,都是自下而上的,自动化来了,流水线上那个最没技术含量的工人,一定最先失业。

而人工智能时代威胁到的一大波岗位,其中不乏中产阶级。

这也是为什么坊间流传着一个说法:人工智能会消灭人类中产阶级。

当然了,“消灭中产阶级”的说法肯定过于绝对了,但也不是完全无中生有。

牛津大学2016年发表的报告预测,美国有47%的就业岗位有被替代的危险,而中国的数据是77%,位于全球第二。(702个职业被替代概率表,见置顶留言)



被替代的人群目标有两类——


一是相对偏低端的就业人口。

二是各领域的部分初级白领岗位。


偏低端的就业人口,这个比较好理解,其实就是延续自动化对劳动人口的替代。

比如工厂生产线上的工人,之前可能被机器替代了一部分,但还有一部分人需要和机器配合工作。

在之前的工业革命中,“核心”技术已经被机器干了,而工厂里剩下的人,就是给机器“打杂”的一个角色。

但是,机器没那么高的灵活度啊,总会有一些事需要人来做,而这些事往往都是非常“低级”的。

我之前在慕尼黑西门子工作的时候,参观过子公司欧司朗的工厂,至今印象深刻。

工厂实现全自动化生产,LED灯从生产到包装,再到一个个码齐装箱,甚至连折叠纸箱都是机器臂在做,一个工人都不需要。

整个工厂里只有一个人,他的工作就是把装好箱的灯泡从生产线搬到拖车上,然后拉去仓库。

这个工作非常简单,但机器目前做不了。

拖车是人拉来的,每次停的位置不同,你让机器根据拖车的位置去调整机器臂搬箱子,它没有这么高的灵活度。

但是,机器也会迭代进步啊,它会一直“向下”替代,直到工厂里剩下的那部分人也被替代了。

 

4. 白领不再“安全”

 

如果说第一类被取代的岗位是“意料之中”的,那么第二类被取代的职业,会让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——各领域相当一部分初级岗位的白领,将会失业。

比如帮大律师整理资料的文员,银行里办理基础业务的柜员,信贷审核员,甚至投行里的初级数据分析师。

一部分智力劳动者的饭碗会保不住,而这部分人在以往的工业革命中,往往是被认为非常“安全”的。

但是注意哦,取代的逻辑不是“岗位越初级越容易被取代”,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
那些容易被取代的岗位,有个共同的特点:

工作内容里有很多可重复的细节,任务目标明确,方法有规律可循,也就是说,可以“被编码”。

为什么呢?

因为人工智能做的就是这个事啊——在人类行为中找到规律,编成算法,然后给它“喂”大量数据,让计算机没日没夜地学习,直到最终可以模拟这个行为。

比如审核信贷,就是一个典型的可以“被编码”的工作。

你看一个信贷员每天的工作,翻资料,看报表,读数据,在模型里输入数据,审核评估风险,好像做的工作挺有技术含量的。

这个职业不至于多么风光,起码也是比较体面的,但是,信贷员已经开始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了,并有机构给出数据,在未来,信贷员这个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是98%

如果你觉得这是耸人听闻,可以搜一下阿里巴巴旗下的网商银行。

网上银行的首席架构师余锋在采访中说:

网商银行的每一笔贷款都是AI贷款。

智能系统有100多种预测模型,3000多项策略,于是才实现了小微企业3分钟申请,1秒钟放贷。

通过人工智能做风控管理,信贷不良率在1.5%以下,吊打行业平均水平(央行统计的小微贷款不良率为5.9%)。

如你所见,做这种可以“被编码”的工作,人工智能比人更快,更准,更可靠。

而且,人工智能还不会和老板要加班费,也不会在茶水间里带薪八卦,企业有什么理由继续雇人来做呢?难道出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吗?

 

5. “吃香”职业大洗牌

 

接下来说点正能量的。

什么类型的职位,在人工智能时代比较“安全”呢?

 

牛津大学的报告也给出了答案,200多个被人工智能取代概率很低(低于30%)的工作,可以归位三种类型。


第一类:社交智慧型(socialintelligence


你的工作需要和各种人沟通,找资源,协调关系,平衡各方利益,这里面融入了很多社交智慧,那么它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就相对“安全”。

比如老师,心理咨询师,仲裁和调解员...等等,这些都是社交智慧型职业。

人和人沟通,3分聊内容,7分聊气氛,让机器代替人沟通,怎么聊气氛?

让不同的人,用相同的条件和同一个人聊合作,有人能聊成,有人聊崩了,这就是社交智慧型工作的特点。

最简单的道理,你和Mike加上微信几个月没说过话,现在想和他谈个事,你是不是得先找个切入点,先拉进关系,然后再进入主题?

你这让机器怎么学?

这些“人本位”的工作,里面掺杂了太多不确定性,太多不可预测性,机器学不去。


第二类:创意型(creativity


你的工作需要灵感,需要创意,或者需要根据用户的想法研发改进产品,这里面融入了很多人文的表达,不管是情感还是科技,那么它就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。

人类想出一个点子,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去实现,可能人工智能在实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但是,人工智能不会自己产生一个新点子或好创意,因为它没有内驱力做这个事,这就是人和机器的区别。

比如,你可以在B站上看到很多AI模仿音乐家风格的作曲,但是它没办法创造出一个新流派。

程序猿,摄影师,市场经理,建筑师,策展人,艺术家(画家,插画师,音乐家,雕塑家,音乐编曲等等),作家/编剧,舞蹈编导,医学家,金融分析师,数学家,平面设计师,精算师,制片人/导演等等,这些都是创意型工作。


第三类:感知操作型。


你的工作需要很多非标准化的精细操作,面对的情况经常是动态的,复杂的,迅速变化的,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也是比较“安全”的。

比如美容师,航空工程师,救护车司机,船长船员,考古学家等等,这些都是感知操作型工作。

这类工作很难被机器代替,因为需要随机应变,100个客户有101种需求,遇到的情况可能瞬息万变,他们要根据情况做判断,并且采取一些精细的专业操作,这是机器无法胜任的。

 6.人工智能对职业的“取代”,和科技创新对旧产品的“取代”不同。


科技创新是颠覆性的,手机出现了,BP机没了,数码相机出现了,胶卷没了,mp3出现了,随身听没了。

人工智能的“取代”,不会威胁到某个产业,而是要具体看细分职业的工作内容,是不是可以“被编码”。

比如全科医生,既需要和病人大量沟通,又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思考诊疗方法,治疗的过程还需要精细操作,同时包含了上面说的三种“安全”职业类型特征,那么它被人工智能代替的概率就极低。


而同是医生,放射科医生被取代的几率就很高,因为人工智能看片子的本事超过人,简直是小菜一碟。

具备这三个特征的职业,是人工智能时代的“好职业”,不仅相对“安全”,而且会被科技助力,吃到工业4.0革命的红利。

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职业选择不是抽盲盒,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变迁,是一切的风向标。

努力很重要,但不得不承认的是,在职业选择上,选择比努力更重要。

上一篇:举步维艰,民营企业如何度过难关?

下一篇:企业文化渗透“七化法”

查看新版 | 网站管理 | 在线报名 | 团队风采 | 人员查询 | 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
豫ICP备20001403号-4/豫ICP备20001403号-5/豫ICP备20001403号-6  |   QQ:1985635323  |  邮箱:zyqyj2014@126.com  |  电话:13271563385  |  
Copyright © 2022   |  弘扬企业家精神,展示企业家风采,维护企业家权益,助推企业家发展  |  zyqyjw.com/jiu官方网站  |   业务总代理:郑州浩之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